|
|
|
布依唢呐融入音乐课堂 奏响布依文化传承乐章 |
作者:admin 日期:2018/3/22 16:46:46 文章来源:中华布依网 |
布依唢呐融入音乐课堂 奏响布依文化传承乐章
奏布依唢呐、敲布依鼓点……从2018年3月新学期开始,在罗平县长底布依族乡中心完小音乐课上,独具布依民族特色的唢呐演奏活动深受学生们的喜爱。近年来,罗平县长底布依族乡中心完小以学校特色创建工作为主要抓手,推进学校特色创建,促进学生素质技能提升。将传统布依民族特色文化融入课堂,不仅激发了学生们的锻炼激情,也成为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长底布依族乡布依艺人在现场介绍,布依唢呐艺术是一种中国民间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唢呐俗称“喇叭”,是一种在我国各地广泛流传的民间乐器,根据不同分类标准可以分不同的种类,发音高亢、嘹亮,过去多在民间的吹歌会、秧歌会、鼓乐班和地方曲艺、戏曲的伴奏中应用。经过不断发展,丰富了演奏技巧,提高了表现力,已成为一件具有特色的独奏乐器,并用于民族乐队合奏或戏曲、歌舞伴奏。2006年5月20日,唢呐艺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唢呐常作为领奏乐器或与锣鼓结合演奏,适于表现热烈、欢腾的气氛和雄伟、壮阔的场面,尤其适于演奏豪放、泼辣的曲调,能够深刻而细腻地抒发内在的思想感情,是一件表现力很强的乐器。唢呐可用于独奏、合奏或伴奏,演奏风格大致可分为南北两派。
唢呐的文化价值不仅表现在音乐的独特性上,而且表现在其内容的延伸上。如"跑报"就是内涵丰富的表现形式之一,它通过口传方式极大地发挥了艺人的即兴创作能力,充分显示出布依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对继承发扬传统美德、增强社会凝聚力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这一独特的乐种却处于严重的濒危状态,采取相应的抢救保护措施已刻不容缓。
“像这种现代与传统相结合、布依民族文化与校园文化相融合,学生喜闻乐见的大课间模式值得学习。学校是传播文化的重要阵地。青少年是承上启下的一代,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对他们加强民族文化教育,使民族文化后继有人,是各民族和睦友好,共同繁荣的根本要求。在我们学校开展布依族传统文化教育是做好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罗平县长底布依族乡完小校长徐静如此表示。
为让音乐大课间活动持续、严格开展下去,学校将出台一系列举措,严格按课程标准开足布依民族音乐传承课,把布依音乐传承工作纳入学校目标管理考核中,师生全员参与。下一步,学校将根据自身实际,成立布依民族舞蹈队、布依民族声乐队、布依民族器乐队、布依民族体育项目队等。
为保证特色教育持续有效开展,学校将启动以“抓规范、创特色、树品牌”为主要内容的新一轮学校文化与特色建设工程,以办好学校、让学校都精彩为目标,按照“特色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品牌学校”四个层级目标,依次推进学校文化与特色建设。 长底乡政府有关领导表示:“促进学校特色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是我们下一步的工作中心。通过布依特色教育,让孩子的身体更强健,心态更积极,人格更健全,让孩子们的脸上绽放更多灿烂的笑容。”
多年来,学校始终以“出特色、创一流”为目标,本着“人本管理”、“民主管理”的原则和学校有特色、教学有特点、教师有特技,学生有特长的理念,重制度,树创新,加强教学研究,培养学生个性。主要体现有:音、体、美教育特点鲜明,课外活动丰富多彩,学校和教师因人而异,注重学生个性,结合实际开展了书法、绘画、体育、舞蹈、腰鼓等课外活动,并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项竞赛,成绩斐然:45人次获国家、省、市、县大奖,2003年6月在云南省工会组织的“逸星杯”少儿书画大赛中获金奖2枚,银奖4枚,铜奖9枚;2003年9月在国际“PHE”少儿书画大赛中获二等奖1名,三等奖4名,优秀奖10名;在曲靖市第一届中小学生艺术展中获二等奖2名,三等奖1名;在罗平县第一届中小学生艺术展中获一等奖3名,三等奖2名;在罗平县首届“五小公民”作文竞赛中获一等奖3名,三等奖2名;在罗平县首届中小学生演讲赛中获三等奖1名,在2004年9月10日教师节演讲比赛中1名学生获学生组优秀奖。2004年元旦,学校美术教师作为乡下教师首次在县文化馆举办师生画展,由音乐教师组织编排的舞蹈、腰鼓等表演,多次受县、乡领导的肯定和表扬。
文图/刘崇刚 刘梓婧 赵凤斌 编审/典导
《中华布依网》官网投稿和联系方式:
QQ 728814981
邮箱 728814981@qq.com
《中华布依网》官网二微码,当代大型长篇小说《凤凰折翰》提醒您常点击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