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布依族青年大学生刘梓婧利用假期,参加云南民族大学民汉双语志愿服务团青年志愿者协会小分队走进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勐朗镇助力推普脱贫活动。进一步实践习近平总书提出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指示。活动结束受到地方群众的称赞。一些村民夸奖她们说道:“很喜欢这群可爱活泼的大学生,他们的到来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乐趣,让我们在休息之余也得到了提升。希望以后有更多这样的活动,让我们也永葆青春活力。”在活动结束后向本网站发来4篇文章。我们不惜刊登如下,供大家鉴阅,这是第一篇。
云南民族大学
民汉双语志愿服务团青年志愿者协会小分队
走进澜沧助力推普脱贫

为响应国家部委《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号召,肩负起助力推普脱贫,促进民族团结的重任。2018年7月17日至7月21日,云南民族大学全国大学生民汉双语志愿服务团青年志愿者协会小分队赴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勐朗镇开展“推广普通话助力脱贫攻坚社会实践”活动。
据悉,此次调研活动由云南民族大学校团委副书记李春亭老师带队,11名全国大学生民汉双语志愿服务团成员参与其中。小分队抵达澜沧县勐朗镇后,分别赴勐朗镇勐滨村、罗八村、唐胜村以及南甸村,通过讲解演示、民汉双语等方式向当地村民推广普通话。考虑到此次行程正值农忙时节,为了不打扰当地农户的正常生产生活,小分队决定在每晚八点赴各村开展推普活动。

2018年7月18日-7月21日,小分队每晚都准时抵达各村进行推普活动。在每一个活动现场,小分队成员都耐心地为村民讲解《扶贫普通话》APP的使用方法,确保村民都能正确利用这一软件高效学习普通话。并播放禁毒防艾的有关视频,以进一步增进村民对毒品与艾滋的知识,增强抵制毒品能力。
要想捉大鱼,不能怕水深;要想摘玫瑰,就得不怕刺;要想推普成功,就得不怕困难。在整个推普活动中,最令人难忘的当属7月19日晚小分队在罗八村开展的推普活动。当小分队抵达罗八村时,村里正好停电。小分队成员并没有因此放弃开展推普活动,而是积极与相关村干部沟通联络,一场别开生面的“烛光宣讲”在罗八村会议室展开。

“扶贫先扶智,扶智先通语”,为了提高此次推普活动的有效性,云南民族大学全国大学生民汉双语志愿服务团青年志愿者协会小分队在7月20日南甸村的推普活动现场,采用拉祜语-普通话互译的方式确保推普活动顺利开展。由小分队负责人廖戎蓉用普通话主持开讲,讲解《扶贫普通话》APP的使用方法,小分队拉祜族成员杨俊峰用拉祜语为当地村民翻译讲解内容。村民们纷纷拿出手机邀请小分队的成员们为他们下载软件,再由杨俊峰统一翻译演示。

云南民族大学全国大学生民汉双语志愿服务团青年志愿者协会小分队充分发挥自身学校特色,完美地将民族团结、民族融合融入到了此次推普宣讲活动中。每晚的推普活动都是以打跳的形式作为完美的结尾。让人印象深刻的是7月20日晚在南甸村开展的推普活动结尾。当地居民为我们小分队表演了拉祜族舞蹈《快乐拉祜》,并和小分队成员一起跳了拉祜三跺脚和纳西三部曲。
此次推广活动反响热烈,当地村民纷纷表示非常喜欢这样的宣传推广活动,希望以后可以多多开展此类活动,让他们可以学习到更多的普通话、更多的知识技能。“很喜欢这群可爱活泼的大学生,他们的到来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乐趣,让我们在休息之余也得到了提升。希望以后有更多这样的活动,让我们也可以永葆青春。”一位村民在采访中说到。

在此次实践活动中,云南民族大学全国大学生民汉双语志愿服务团青年志愿者协会小分队充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指示,致力让澜沧县的民族团结之花芬芳四溢。同时,切实发挥了语言文字的基础性作用,为澜沧县进一步开展普通话推广做出贡献,为澜沧县脱贫攻坚工作开展加油助力。
文/刘梓婧
图/杨洪良
编审/典 导
《中华布依网》官网投稿和联系方式:
QQ 728814981
邮箱 728814981@qq.com
《中华布依网》官网二微码,当代大型长
篇小说《凤凰折翰》提醒您注意收藏或复
制,常点击识别二微码可直接打
开和转发《中华布依网》官网文章内容。